加密行业价值危机:从赌场质疑到技术破局

政策监管 2025-08-12 11:05:27 0

以太坊核心开发者Péter Szilágyi近期公开表达了对加密行业价值的深刻质疑。他在社交媒体上直言不讳地指出,与SpaceX等推动人类科技进步的企业相比,加密行业更像是一个"给傻瓜们准备的赌场"。Szilágyi认为,目前行业最大的问题是"每个人都想成为下一个Vitalik,却没人真正构建有用的东西",整个生态充斥着价值转移而非价值创造。

image.png

这一观点揭示了加密行业面临的根本矛盾:一方面,从业者渴望建立新的货币体系;另一方面,大多数项目都停留在财富再分配的层面。Szilágyi特别强调,通过加密市场获利后将资金转移到传统领域的案例,并不能证明行业的价值。在他看来,除非行业开始创造人们真正需要且愿意使用的产品,否则将难逃崩溃的命运。

这种价值创造困境在业内引发广泛共鸣。许多从业者坦言,经过多年实践后,他们已对行业"祛魅",将工作重心完全转向赚钱本身。一位交易平台客户经理直言不讳地表示,大多数投资者本质上都是赌徒。某项目创始人也承认,当前阶段"叙事大于社区大于产品",即便是头部VC也难逃"造盘"的诱惑。

这种集体焦虑与主流金融界的"职业羞耻"现象形成有趣对照。正如某金融学院副院长所言,部分金融从业者开始质疑自身工作的价值。而在加密领域,这种"价值认同危机"更为深重,许多从业者选择隐藏身份,只有在行情大涨或获得主流认可时,才敢公开表明立场。

从业者集体焦虑:理想主义消亡后的生存哲学

加密行业的从业者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价值认同危机。以太坊核心开发者Péter Szilágyi公开质疑行业价值的言论,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这个行业更像是一个"给傻瓜们准备的赌场",而非创造实际价值的领域。

行业老人普遍表现出"祛魅"后的躺平心态。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他们早没了当初的理想主义,将工作与生活严格区分,注意力完全聚焦于赚钱本身。在他们看来,加密行业的本质就是一场巨大的财富转移,赚了钱就跑才是上策。

创业者群体则呈现出明显的退出与机构化趋势。许多项目创始人坦言,最初进入行业时还抱有做出出圈产品的理想,但很快就发现这是个天真的想法。在当前的行业环境下,叙事、社区和资源远比产品本身重要,甚至连头部VC都成为了"造盘高手"。面对这样的现实,不少创业者正在积极寻找买家,寻求上岸机会。

交易平台从业者对行业现状的批判尤为尖锐。一位客户经理直言,在她接触的大多数投资者都是赌徒——赚钱时目中无人,亏钱时就扬言维权。这种普遍存在的赌徒心态,让从业者对整个行业的价值产生了深刻怀疑。

投机赚钱依然是这个行业的第一驱动力,K线就是加密行业的脉搏。其他的一切,似乎都只是为交易行为披上的合理化伪装。在这样的环境下,从业者的集体焦虑和身份认同危机也就不难理解了。

加密羞耻:行业身份的隐形与价值认同危机

在加密行业,许多从业者选择隐藏自己的职业身份。他们对外交流时常用"酒吧老板"、"美股投资者"等马甲代替真实身份,这既是为了自我保护,也为了避免来自外界的偏见审视。在大众眼中,这个行业仍被贴上"割韭菜"的标签。

这种现象与传统金融行业的"职业羞耻"如出一辙。正如交大高金副院长李峰所言,一些金融从业者开始质疑行业价值,甚至产生羞耻感。而加密行业的这种身份焦虑已存在多年,且更为隐蔽。

有趣的是,加密从业者的价值认同往往与市场行情直接挂钩。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他们才会公开挺直腰板:一是行情大涨时,价格成为最好的说服力;二是获得主流认可时,比如SEC批准比特币ETF或马斯克公开支持加密货币。这种将行业价值与短期价格波动绑定的现象,折射出深层的认同危机。

一位交易平台客户经理直言,在她看来大多数投资者都是赌徒,赚钱时目中无人,亏钱时就要维权。某项目创始人也坦言,最初想做出圈产品,后来发现行业现状是"叙事大于社区大于抱大腿大于产品",甚至不得不融入庞氏机制。这种价值感的缺失,让许多从业者陷入"加密羞耻"的困境。

历史循环:从比特币布道到价值质疑的二十年

比特币诞生至今已走过二十个年头,行业经历了多次价值认知的轮回。巴比特联合创始人老端在2011年曾是积极的比特币布道者,但短短两年后便转变立场,直言"比特币目前最大的价值,就是满足了国人'一夜暴富'的幻想"。这种从狂热到质疑的转变,折射出加密行业长期存在的价值认同困境。

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近期在《以太坊的下一个十年》演讲中,为行业指明了另一条路径。他呼吁开发者勇于探索,构建真正影响世界的Web3应用,而不是简单复制Web2模式。他预见2034年将出现可穿戴设备、本地化AI和AR等新场景,为区块链应用创新提供广阔空间。

当前行业正处于技术成熟曲线的低谷期,面临着与互联网早期相似的质疑。重基建轻应用、缺乏产品市场匹配(PMF)等问题突出,大多数项目仍停留在技术叙事层面。但正如互联网经历泡沫后重生,加密行业也可能在经历当前的价值质疑后找到突破口。关键在于能否将区块链技术与AI、AR等新兴生产力相结合,创造出超越金融投机的实际价值。

破局密码:加密技术与现实世界的碰撞实验

在非洲跨境支付场景中,稳定币正展现出惊人的实践价值。一个生动的案例是非洲Safari狩猎团的支付困境:传统银行系统漫长的支付流程、高昂的Swift费用让参与者苦不堪言,而稳定币USDT/USDC的引入完美解决了这一痛点。这种实践表明,加密货币正在全球范围内悄然掀起一场支付革命。

与此同时,各国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跨境支付实验也取得突破性进展。由中国央行主导的mBridge项目吸引了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国家的积极参与,展现了CBDC在国际贸易中的巨大潜力。这些实践正在证明,加密技术能够为现实世界带来切实的效率提升。

展望未来,加密技术与其他前沿科技的融合将创造更多可能性。正如Vitalik在《以太坊的下一个十年》演讲中所言,区块链需要与AI、AR等新兴技术相结合。这种融合不仅限于技术层面,更可能催生全新的应用场景,比如可穿戴设备支付、去中心化AI计算等。这些创新方向为行业突破当前的价值困境提供了可行路径。

终极思考:加密价值的双重困境与黎明前夜

加密行业正面临精神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困境。一方面,从业者普遍感到工作缺乏意义,正如以太坊开发者Péter Szilágyi所言,整个行业更像"给傻瓜们准备的赌场"而非创造实际价值的领域。另一方面,市场波动导致的经济亏损让许多人陷入"加密羞耻",既羞于承认行业身份,又为持续亏损感到难堪。

但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价值或许在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与ChatGPT这类生产力创新不同,加密技术通过重塑信任机制和所有权关系来创造长期价值。这种变革需要时间沉淀,正如稳定币在非洲跨境支付中的实践所展示的,当技术真正解决现实痛点时,其价值将自然显现。

image.png

行业亟需从"赚快钱"转向"做实事"的转型。Vitalik提出的"构建对世界产生影响的应用"正是这一转型的方向指引。与其复制Web2模式或沉迷短期投机,不如探索与AI、AR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创新。只有当行业开始创造人们真正愿意使用的产品,而非仅关注价格涨跌,才能突破当前的价值认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