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加速加密牌照审批 11家平台完成现场审查

政策监管 2025-08-24 16:25:28 0

香港加密货币监管进程迎来重要进展,HKVAX交易所正式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成为继HashKey和OSL之后第三家持牌加密交易平台。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在2024年10月6日接受采访时透露,已有11家申请机构完成现场审查。值得注意的是,HashKey和OSL的牌照是由原有监管制度下的执照升级而来,而HKVAX则是全新获批的交易所。

image.png

梁凤仪的表态回应了业界对审批速度的关切,此前有批评认为香港的监管制度过于严格。监管机构在审查过程中发现部分交易所存在托管机制缺陷和网络安全漏洞等问题,包括高管过度集中控制客户资产、防范网络犯罪措施不足等情况。目前申请名单中包括CoinDesk母公司Bullish等知名机构,但OKX和Bybit等平台已撤回申请,据媒体报道可能与限制内地用户使用的监管要求有关。

随着JPEX事件后监管透明度提升,香港证监会开始公开申请机构名单并建立可疑平台警示机制。在推进牌照审批的同时,监管机构也在就加密货币场外交易和托管服务的监管框架征求行业意见,展现出在严格监管与市场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的态势。

申请者众生相:从CoinDesk母公司到"消失"的OKX

香港加密货币牌照申请呈现多元化格局。CoinDesk母公司Bullish作为新晋玩家已提交申请,显示出国际资本对香港市场的持续关注。与此同时,Coinbase虽获立法会议员亲自邀请,却选择主动放弃申请,这一决定引发了关于国际交易所如何适应香港严格监管环境的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OKX和Bybit两家知名交易所于2024年5月突然撤回申请。据《南华早报》报道,主要原因可能是香港证监会要求他们必须阻止中国内地用户使用服务。这一政策限制让部分国际平台望而却步。Crypto.com则成为坚守者中的代表,目前仍在申请人名单上。

撤回潮背后反映出更深层的监管适应性问题。立法会议员邱达根曾公开批评,认为现行牌照条件过度套用传统金融规则,可能不适合web3行业特性。这些争议凸显了香港在打造加密金融中心过程中面临的平衡难题。

严审背后的博弈:11家平台过堂,传统金融规则水土不服?

香港证监会在现场审查中发现,部分申请平台存在明显的运营缺陷。监管报告指出,一些交易所过度依赖少数高管管理客户资产托管,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也不到位,这些"不令人满意的做法"直接暴露了行业合规短板。

立法会议员邱达根公开批评现行牌照制度,认为监管机构生搬硬套传统金融框架,对web3企业设定了过高门槛。他特别指出,目前剩余的申请者普遍"规模较小",反映出严苛标准下行业生态的畸形发展。这一观点得到部分业界人士呼应,认为现行规则可能阻碍香港成为加密货币中心的愿景。

申请名单的变化更凸显行业困境。尽管有立法会议员亲自邀请,Coinbase等国际巨头仍未提交申请,OKX和Bybit更在5月突然撤回牌照申请。据《南华早报》披露,这些平台退出或与香港证监会要求阻断内地用户访问的政策直接相关。目前坚守申请的Crypto.com成为少数例外,而多数存活在名单上的都是本土中小型平台。

JPEX风暴重塑监管:从'保密发牌'到'黑名单公示'

去年JPEX交易所的倒闭事件成为香港加密监管的分水岭。这家未获许可的平台导致2600多名香港投资者损失约2亿美元,引发社会对监管透明度的强烈质疑。在此压力下,香港证监会迅速调整监管策略,首次公开披露牌照申请名单并建立可疑平台警示机制——这两项措施在JPEX事件前均被视为"过度披露"而被拒绝采用。

这场危机还暴露出场外交易(OTC)市场的监管盲区。警方在调查中发现,JPEX通过多家关联的场外交易店面连锁网络开展业务,随后对这些实体进行了突击搜查。这一连锁反应促使监管机构就加密货币OTC及托管服务的牌照制度公开征求行业意见,预示着香港可能建立覆盖全链条的新型监管框架。

加密之都攻坚战:严监管与市场活力如何平衡?

Crypto.com作为少数坚守香港市场的国际平台,其持续申请牌照的举动展现了头部交易所对合规化的坚定承诺。这一现象反映出在严格监管环境下,主流平台正积极适应新规以获取长期发展空间。

香港证监会在场外交易监管方面展现出灵活性,就加密货币场外交易和托管服务的牌照问题公开征求行业意见。这一举措源于JPEX事件后对场外交易连锁店的突击检查,监管机构试图在风险防控与市场发展间寻找平衡点。

国际资本流动与本地金融安全之间的张力持续显现。一方面,Coinbase等国际巨头因监管适应性问题选择退出;另一方面,监管机构要求平台阻断内地用户访问的政策,直接导致OKX和Bybit等交易所撤回申请。这种矛盾凸显了香港在打造加密金融中心过程中面临的复杂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