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应推六项举措促进加密产业发展与监管平衡

政策监管 2025-08-29 16:55:28 0

SEC需要为区块链项目的空投和激励性奖励提供明确的监管指引。这些分发行为是项目构建社区、实现去中心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将所有权分散给用户来降低中心化风险。去中心化不仅能保护投资者免受证券化风险,还能促进网络扩展和价值提升。

当前存在一个突出问题:许多项目为避免监管风险,只向非美国用户空投。这种做法实际上将美国开发的技术成果拱手让人,损害了本土开发者和投资者的利益。为此,SEC应设立明确的非证券类空投标准:

首先,需要为加密资产制定基准标准,明确哪些资产在空投时不会被认定为证券。例如,那些价值主要来自区块链技术功能或去执行软件功能的资产,只要本身不是证券,就应该允许进行此类分发。

其次,要强调去中心化对投资者保护和网络发展的双重价值。通过合理的空投机制,既能保护投资者,又能促进网络生态的健康发展。

最后,必须警惕当前空投外包的趋势。这种趋势不仅剥夺了美国开发者的应得利益,还让外国投资者获得了本应属于美国社区的发展红利。SEC的明确指引将有助于扭转这一局面,确保美国在区块链领域的创新成果能够惠及本土生态。

image.png

众筹新规怎么改?让加密初创企业融资更‘解渴’!

SEC急需改革现行众筹规则,以更好地适应加密初创企业的融资需求。当前的募资限额和投资者参与限制严重制约了加密项目的发展,这些项目通常需要更广泛的代币分发来建立用户基础和网络效应。

关键改革建议包括:首先,将众筹上限大幅提升至7500万美元或网络规模的一定比例,使融资规模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匹配。其次,创建专门针对加密资产的豁免发行通道,允许项目在遵守适当保护措施的前提下,通过众筹平台触达更多普通投资者。

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对个人投资金额设置上限(类似现行A+规则的做法),同时制定更符合加密行业特点的披露要求。现行披露主要关注董事、薪酬等传统企业信息,而对加密投资者更重要的区块链底层技术、治理结构和共识机制等信息却缺乏规范要求。量身定制的披露制度能确保投资者获得关键信息,有效防范欺诈风险。

这些调整将使加密初创项目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投资者群体,实现投资机会的民主化,同时保持必要的透明度。通过平衡融资便利性与投资者保护,SEC可以为加密行业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

传统券商怎么‘链’上转型?SEC要给加密交易开什么绿灯?

当前监管环境对传统经纪交易商参与加密资产交易设置了多重障碍。主要问题在于,经纪商需要单独申请批准才能进行加密资产交易,且托管加密资产面临更严格的规定。这些限制不仅阻碍了市场参与和流动性,也影响了投资者保护机制的完善。

为解决这一问题,SEC可采取以下关键措施:

  1. 建立加密资产注册双轨制:为经纪交易商设计清晰的注册路径,使其能够同时处理证券类和非证券类加密资产(如比特币、以太坊等),并根据不同资产特性制定差异化监管要求。
  2. 强化合规框架:在开放交易权限的同时,要求严格执行反洗钱(AML)和了解你的客户(KYC)规定,确保市场交易透明度与安全性。
  3. 制定智能合约操作规范:与金融行业监管局(FINRA)合作发布联合指引,针对加密资产特有的操作风险(如智能合约执行、资产托管等)建立标准化流程。

这些改革将使传统券商能够将其在最佳执行、合规风控和资产托管方面的专业经验引入加密市场,既提升市场效率,又为投资者提供更完善的保护机制。通过消除不必要的监管壁垒,SEC可以促进传统金融与加密市场的有机融合。

机构入场拦路虎是谁?SEC如何破解加密托管‘生死局’?

托管和结算问题正成为机构投资者进入加密市场的最大障碍。当前监管和会计规则的模糊性让传统金融机构对托管业务望而却步,导致投资者无法享受专业资产管理服务,只能自行安排托管方案。

SEC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措施破解这一困局:

1. 推出多重签名钱包等定制化托管标准
SEC应发布《投资顾问法》下的专项指导,明确投资顾问托管加密资产的具体要求。这包括采用多重签名钱包、安全的链外存储等保护措施,同时涵盖闲置资产质押和治理投票等衍生服务的操作规范。监管框架应保持技术中立,为创新解决方案预留空间。

2. 废除SAB 121会计准则对托管资产的负债认定
SAB 121要求托管方将加密资产计入资产负债表并确认为负债,这与传统托管会计处理相冲突。更严重的是,这种处理可能导致托管资产在破产时被纳入清算范围。SEC应废除这一有争议的会计公告,恢复与传统托管一致的会计标准。

3. 建立质押收益分配与治理投票机制
SEC需要制定清晰的规则,规范托管资产参与质押挖矿的收益分配方案,以及代币持有人的治理投票权行使机制。这将解决机构投资者参与staking等加密原生业务时的合规疑虑。

这些措施将为机构参与奠定监管基础,既保障投资者权益,又能促进市场流动性和服务创新。明确的托管标准将推动更多专业资产管理服务进入加密领域,惠及零售和机构投资者。

加密ETF难产之谜:SEC要怎么打破‘温克莱沃斯魔咒’?

SEC需要改革交易所交易产品(ETP)的审批标准,以解决加密ETF长期难以获批的问题。当前SEC采用的"温克莱沃斯测试"要求加密ETP必须与受监管的市场签订监控协议,这导致审批严重滞后。实际上,这种标准人为地将加密ETP与其他商品类ETP区别对待,忽视了加密市场已具备的规模和透明度。

关键改革措施应包括:

首先,用市场规模测试替代现有的监管市场协议要求。只需证明相关加密期货市场具有足够流动性和价格完整性即可支持ETP产品,使审批标准与其他资产类别保持一致。

其次,允许实物结算的加密ETP。直接以基础加密资产结算能提高基金追踪准确性、降低成本并增强价格透明度,减少对衍生品市场的依赖。

最后,建立统一的托管标准。对实物结算的ETP实施严格的资产托管要求,防范盗窃风险。同时允许对闲置资产进行质押,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这些调整将帮助SEC建立加密ETP与传统商品ETF的统一监管框架。

去中心化市场怎么管?SEC要给交易平台发‘上岗证’?

在去中心化市场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当加密资产发行方不再持续参与时,谁该负责信息披露?SEC可以借鉴传统证券市场的15c2-11规则,允许受监管的交易平台(包括交易所和经纪商)交易任何加密资产,前提是平台能为投资者提供准确、最新的信息。这种做法既能提升市场流动性,又能保障投资者知情权。

具体解决方案包括:
- 15c2-11规则适配:为ATS平台上的加密资产建立简化认证流程,强制披露资产设计、功能及风险
- 强制披露制度:要求交易所进行尽职调查,验证发行方身份及资产关键特征,并定期更新信息
- 信息披露终止机制:明确在去中心化场景下,当发行方报告失去信息价值时可终止披露

这一监管框架既能保持市场透明度,又能为创新提供合规发展空间。通过将传统证券市场规则适配加密资产特性,SEC可以在不阻碍技术发展的前提下,有效监管去中心化交易市场。

image.png

SEC监管新思路:平衡创新与保护,美国加密产业路在何方?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面临加密资产监管的关键转折点。新成立的加密货币工作小组标志着监管范式的重要转变——从过去过度依赖执法转向更具建设性的监管框架。这一转变通过六项关键举措得以体现:

首先,SEC正在强化现有监管框架。通过制定空投奖励标准、修改众筹规则、建立经纪商双轨注册机制等措施,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明确指引。这些调整既保持了证券法的核心原则,又针对加密资产的独特性进行了适配。

其次,加密工作小组的成立带来了监管思路的根本性变革。该小组推动SEC采取更务实的监管方式,包括为机构托管制定定制化标准、改革ETP审批流程、实施15c2-11规则适配去中心化市场等。这些措施显著改善了传统金融机构参与加密市场的制度环境。

当前监管改革采取"两步走"策略:一方面呼吁国会推动全面立法,另一方面通过临时措施解决紧迫问题。这种并行策略既为长期监管框架奠定基础,又为市场提供了即时确定性。SEC正重新定位为前瞻性监管机构,在保护投资者与促进创新之间寻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