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7月18日公布的首批稳定币"沙盒"名单中,三家入围机构各具特色。京东币链科技凭借母公司京东科技的电商基因,已获得香港证监会三类金融牌照,其CEO刘鹏拥有腾讯、蚂蚁金服等头部金融科技公司任职经历。这家2024年3月新成立的公司专注于数字货币支付系统和区块链基建。

圆币创新科技则深耕DeFi领域,运营着去中心化交易、借贷等多元应用,其正在研发的港元稳定币HKDR备受关注。而由渣打银行香港、Animoca Brands和香港电讯组成的联合体堪称"全明星阵容":渣打已设立加密货币交易柜台并完成跨境区块链试点;Animoca作为区块链游戏巨头,2024年Q1收入同比激增72%至9000万美元;香港电讯则是本地历史悠久的综合电讯服务商。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家机构分别代表了电商金融、DeFi创新和传统金融+Web3的三种不同发展路径。分析师指出,这种多元化布局预示着香港稳定币生态可能呈现"银行+交易所"双轨并进的发展格局。
监管红线划在哪?稳定币发行必须跨过的门槛
香港金管局对稳定币发行设立了三道关键门槛:持牌经营、全额担保和沙盒测试规范。自2022年1月启动政策研究以来,监管框架逐步完善:2023年底发布咨询文件明确监管方向,2024年3月推出"稳定币发行人沙盒",7月发布立法建议进入审议阶段。
持牌经营的三大核心要求包括:发行主体必须在香港设立实体机构并配置管理层;满足最低资本金要求;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反洗钱体系。特别是面向零售用户的法币稳定币,必须获得金管局颁发的专项牌照。
储备资产全额担保机制要求发行人必须持有与稳定币等值的优质高流动性资产,如银行存款或短期债券。这些储备资产需独立托管,确保用户可随时按面值兑换。这一机制旨在防范赎回危机可能引发的金融市场连锁反应。
沙盒测试设定了三大禁区:禁止以测试名义公开募资;不得向公众销售投资产品;测试初期严禁动用公众资金。同时要求参与者必须提出具体应用场景,证明其方案能切实解决支付、供应链等实体经济痛点。值得注意的是,参与沙盒并非获取正式牌照的必要条件,但测试过程将直接影响后续牌照审批。
稳定币新战场:银行、交易所的生态攻防战
香港正成为全球稳定币创新的前沿阵地。作为首个允许银行发行稳定币的试验田,香港金管局近期公布的三家"沙盒"参与机构中,渣打银行联合体的入围尤为引人注目。该银行已在设立比特币和以太坊交易柜台,并成功完成跨区块链平台试点交易,显示出传统金融机构在稳定币领域的积极布局。
当前稳定币市场由USDT和USDC主导,但它们面临本地化监管挑战。根据HashKey分析师Jeffrey Ding的分析,这些全球稳定币需要满足两个关键条件才能在香港运营:一是在港设立实体公司,二是可能需将储备金存入银行。这为本地化稳定币的发展创造了机会窗口。
数字银行与保险机构已开始构建跨界合作网络。ZA Bank正与近10家稳定币企业洽谈合作,数字资产保险公司OneInfinity则开发了定制保险方案,为稳定币发行人管理风险。这种机构间的协同效应正在重塑香港的金融科技生态。
稳定币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首批沙盒机构提出的用例已从支付扩展到供应链管理、资本市场、Web3游戏等多个领域。毕马威专家指出,监管制度的完善将加速稳定币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特别是在供应链金融等B端场景的渗透。
风险防火墙:为何稳定币监管比加密货币更严苛?
香港金管局对稳定币实施比加密货币更严格的监管框架,主要基于四重风险考量。首先在储备资产方面,发行人必须维持由优质高流动性资产组成的储备金池,一旦出现流动性危机,不仅会导致持有者无法及时赎回,还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满足赎回要求而大规模抛售资产可能冲击整个金融市场。
针对零售投资者保护,监管设置了双重防线:只有持牌发行人发行的法币稳定币才能面向零售用户销售,同时要求发行人制定完善的稳定机制和托管安排,确保用户能随时按面值兑换法定货币。这种设计有效隔离了普通投资者与高风险产品。
赎回压力传导效应是另一监管重点。当市场出现集中赎回时,稳定币发行人可能被迫在短期内变现储备资产,这种连锁反应可能通过金融市场快速扩散。为此,监管要求储备资产必须包含银行存款或短期债务证券等高流动性品种。
沙盒机制则为创新提供了安全空间。参与机构可以在限定范围内测试业务模式,但必须遵守严格规则:不得向公众集资或提供投资产品,初期阶段禁止使用公众资金。这种渐进式设计既鼓励创新,又通过"容错测试"将潜在风险控制在有限范围内。
谁主沉浮?银行、交易所的稳定币争霸战
在这场稳定币的竞争中,传统金融机构与Web3巨头各具优势。渣打银行等传统机构凭借成熟的合规体系和跨境金融经验,正在积极布局加密货币交易和托管服务,但其创新步伐往往受制于严格的监管要求。而像Animoca Brands这样的Web3企业则依托庞大的游戏生态和数字资产用户基础,在场景应用方面占据先机。
市场正在见证跨界联盟的崛起。渣打银行与Animoca Brands、香港电讯的联合申请,展现了资源整合的竞争策略,将传统金融、区块链技术和电信服务优势相结合。这种模式可能成为未来稳定币发行的主流方向。
随着监管沙盒的推进,香港有望成为全球首个支持银行发行稳定币的地区。HashKey分析师指出,未来可能出现银行稳定币与交易所稳定币并存的"多面开花"局面。数字银行ZA Bank已与近10家稳定币企业展开合作洽谈,而保险公司OneInfinity也开发了定制风险管理方案,预示着更广泛的行业协作网络正在形成。
监管框架的逐步明确将重塑市场格局。根据金管局要求,只有持牌发行人发行的法币稳定币才能面向零售用户,且必须保持充足储备资产。这一规定可能对USDT、USDC等现有稳定币构成挑战,同时也为合规参与者创造了发展空间。在监管沙盒的培育下,香港稳定币市场正朝着更加规范、多元的方向演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