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n Pet本质上是一个披着宠物游戏外衣的链上矿机系统,它通过精巧的经济设计不断从玩家投入中抽取收益。与friend.tech相比,这款游戏在产品生命周期和用户留存机制上做了更多考量,但其造富效应明显偏弱,这可能成为未来用户增长的瓶颈。值得注意的是,Base链与Fren Pet形成了互利共生的关系——11月17日Base官方推文发布后,这款电子宠物游戏迅速引爆社区,开启了新一轮链上财富效应的狂欢。可以预见,未来Base链上将会涌现更多类似Fren Pet的爆款应用。
矿机逻辑拆解:如何将玩家转化为永动机的经济系统
在Fren Pet游戏中,玩家需要先支付100FP代币来铸造一只电子宠物。随后,玩家必须持续购买食物来延长宠物寿命并提升积分。系统设计了几个关键机制来维持经济循环:每天一次的免费转盘机会让玩家有机会获得积分或道具;每15分钟可以挑战其他宠物,40%的胜率能获取对方0.5%的积分;高风险高回报的骰子游戏则提供了更大的博弈空间。最终,玩家积累的积分将决定其在ETH奖励池中的分配比例,但领取奖励会导致积分清零,这一设计有效阻止了玩家过早退出。
流量炼金术:用粗粝体验反向收割人性的运营哲学
Fren Pet从玩法、界面设计到玩家交互体验都称不上高质量游戏,甚至可以说制作粗糙。在Base官方推特转发后,游戏服务器因流量激增而崩溃,导致服务中断。但正是这种看似缺陷的设计,反而成为其独特的运营策略。
游戏目前主要依靠FOMO机制吸引新玩家入场。服务器过载事件被巧妙转化为营销话题,在社区引发反向传播效应。Base官方的背书进一步触发了链式反应,让更多用户产生害怕错过的心理。

有趣的是,游戏质量的缺陷反而成为筛选目标用户的机制——只有真正被收益预期吸引的投机者才会克服体验障碍持续参与。这种看似矛盾的运营哲学,恰恰精准命中了加密货币领域用户的行为特征。
经济引擎解剖:多层杠杆如何撬动玩家投入的U本位博弈
Fren Pet采用了一种独特的"Give to Play"经济模型。玩家需要花费10 $FP来铸造宠物,但这些代币会进入资金池分配给活跃玩家。从币本位角度看这近乎免费,但从U本位角度,随着新玩家持续入场推高$FP价格,早期参与者反而能从中获利。这种设计巧妙刺激了用户留存和新玩家涌入。

游戏通过食物定价策略构建了精妙的死亡时钟机制。高价食物提供更高积分收益但存活时间更短,迫使追求收益的玩家频繁消费。2-3天的最高存活时长设计确保用户必须保持高频互动,形成持续投入的沉没成本效应。
▌每日免费转盘机制展示
每日免费转盘抽奖利用人类对随机奖励的偏好,以零成本给予玩家收益预期。当用户抽中大奖时,往往会在社交平台分享,形成自然的病毒传播。


同时,每15分钟一次的宠物骚扰机制和骰子游戏为赌性玩家提供了高风险高回报的博弈通道,进一步丰富游戏行为模式。

最关键的防退出机制在于奖励领取规则:一旦玩家提取ETH收益,宠物积分立即清零。这有效阻止了早期玩家"挖提卖"的行为,迫使他们延长参与时间以获取更大收益,为经济系统提供了稳定的流动性沉淀。
代币死亡循环:销毁、抽税与分润的三重奏
Fren Pet的代币经济设计通过三个关键机制构建了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系统。首先,游戏设置了10%的邀请返佣机制,每当新玩家使用$FP代币时,推荐人将自动获得消费金额的10%作为奖励。这种设计激励玩家主动推广游戏,形成病毒式传播链条。
其次,游戏中90%的$FP代币会被直接销毁。由于代币总量固定,这种大规模销毁机制创造了通缩预期,促使玩家更早地持有和购买代币。这种设计在心理层面强化了代币的稀缺性价值。
最后,系统设置了5%的交易税机制。每当用户在BaseSwap上进行$FP代币买卖时,都需要缴纳这笔税费。当智能合约累计收到1000个$FP时,会自动将其兑换为ETH并按特定比例分配:2%奖励给积分榜上的活跃玩家,2%分配给开发者团队,1%用于补充$FP流动性池。这种奖励回流机制为玩家提供了持续参与的经济动力。

这三个机制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闭环系统:返佣推动用户增长,销毁制造稀缺性,交易税维持奖励池运转。然而这种设计也存在潜在风险,当新用户增速放缓时,整个系统可能陷入恶性循环——玩家减少导致交易量下降,奖励池缩水又进一步降低玩家参与意愿。
叙事进化论:Fren Pet与friend.tech的造富模型代际差
Fren Pet与friend.tech在底层逻辑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甚至命名方式都延续了相同的风格。两者本质上都是通过激发用户对未来收益的预期,借助社交裂变机制推动用户自发传播,从而引发社区FOMO效应并吸引新用户加入。早期参与者往往能以较低成本获取后期用户涌入带来的收益增长,这种设计成为留住用户的关键。
但Fren Pet在游戏场景中植入了更多独特机制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和用户留存时间。比如宠物喂养系统促使用户持续消费,为项目创造稳定现金流;每日抽奖和15分钟一次的宠物攻击机制则提升了用户交互频率;而领取奖励即清零积分的设定有效延缓了早期用户退出速度。
然而,宠物养成模式也限制了Fren Pet制造财富效应的能力。与friend.tech通过简单的Keys买卖就能产生剧烈价格波动的Bonding Curve不同,Fren Pet的积分增长和奖励积累需要时间沉淀。这使得用户难以在短期内获得显著收益,可能导致项目叙事缺乏足够吸引力,成为用户增长的潜在瓶颈。因此预计Fren Pet不会像friend.tech那样凭借夸张的财富效应快速吸引大量用户,也不会因类似Bonding Curve的设计导致用户过早流失。更可能的情况是保持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
Base链的炼金实验室:FrenX生态的Gas战争与生态博弈
Fren Pet的爆火离不开Base官方的推波助澜。这种互利关系显而易见:Fren Pet需要Base的流量加持来制造FOMO效应,而Base则需要更多类似Fren Pet的应用来为链上生态注入活力。这类应用能为Base带来三样关键资源:资金流动、用户增长和真实的Gas收入。
与friend.tech类似,Fren Pet通过设计用户对未来收益的预期,促使用户进行高频链上交互。但Fren Pet更进一步——它不仅有代币交易,还设计了喂食、宠物对战等游戏内交互场景。这些高频操作意味着更多Gas消耗,为Base创造了可观收入。数据显示,friend.tech巅峰时期曾贡献Base近半数的单日Gas支出,而Fren Pet这类具备更复杂交互场景的应用,其Gas贡献潜力可能更大。

在Layer2解决方案日趋同质化的竞争环境下,Base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通过扶持具有病毒传播特性的应用来获取活跃用户。这种策略已经初见成效。可以预见,未来Base上会出现更多类似Fren Pet的"FrenX"应用——它们未必都能创造惊人的财富效应,但一定会持续为Base生态输送新鲜血液和真实收益。在这场L2的生态博弈中,Base正在通过培育高频交互场景的应用集群,构建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









